特朗普在他的社交平台 Truth Social 上抛了个新关税政策,这可不是简单调调贸易那么轻松,更像是专门对着依赖美国市场的经济体来的精准冲击。
从下月 1 号开始,这政策就要落地了 ,药品关税直接飙到 100%,中大型卡车是 25%,还有厨柜、浴室水槽 50%,成品家具 30%。这里面最要命的就是药品关税,涨幅简直是 “断崖式” 的。
你们想啊韩国药品企业一直把美国当核心出口市场,之前能在美市场站住脚,靠的就是稳定的关税环境撑着定价竞争力。
现在关税一下翻倍,韩国药企就俩选择:要么大幅涨价,可一涨价肯定丢消费者;要么自己扛下成本,那利润就被压得死死的。不管选哪个,不少中小企业估计都要陷入经营困境了。
去年韩国对美药品出口额就有 39.7 亿美元,换算成韩元大概 5.6 万亿,这个数背后可不是冷冰冰的数字,是上百家药企的整条产业链, 从原材料采购、生产线调配,到海外渠道维护,哪一环都离不开美国市场。一旦关税生效,先不说已经签好的出口订单可能违约,往后美国采购商大概率会转头找关税更低的欧洲、东南亚供应商。
展开剩余75%现在全球药品供应链本就因为地缘冲突有点紧张,美国这波关税突袭,只会让区域供应链更乱。
其实说句实在的,美国这事看着是想保护本土产业,可压根没考虑全球医药产业的协作属性。韩国在部分仿制药和医疗器械上本来就有技术优势,刚好能补美国本土市场的缺口,结果这么高的关税一加,最后美国消费者也得受影响药品选择变少,价格还得涨,妥妥的 “双输” 局面,大家说是不是这理?
3500 亿预付款背后
再说说韩美这关税谈判,那真是一波三折,说到底就是两边话语权不对等的博弈。早在 7 月的时候,两边其实谈好了,要把汽车及零部件关税降到 15%。当时韩国总统李在明还特意夸这谈判 “克服了重大障碍”,是互利双赢的事,韩国政府官员甚至觉得,就算没有书面协议,口头协议也够有力了。现在回头看,他们还是太乐观了,没料到美国在贸易谈判里能说变就变。
后来美国提交的谅解备忘录里,突然冒出个 “现金融资” 条款,一下就打破了韩国的预期。
到了当地时间 25 号,特朗普一提日韩,更是把这博弈推到了高潮 ,他直接说,对韩要的 3500 亿、对日要的 5500 亿,这些都是 “预付的钱”。这话意思多明显啊,相当于明着说:想让我给你们降关税?先把这笔现金交了,两者直接绑一块了。
更值得说道的是美国商务部长鲁特尼克,他不光一个劲催韩国照着 “日本模式” 签协议,还要求在 3500 亿的基础上再加钱,甚至明说要 “用现金资助大部分投资”。
这种一步一步紧逼的策略,其实把美国贸易政策的 “单边主义” 全暴露了 谈判刚开始的时候,喊着 “互利双赢” 的口号,等初步共识达成了,就开始不断加条件,让韩国陷入 “不妥协,之前谈的成果就全没了” 的被动里。
韩国说白宫“改变目标”,真没冤枉它。
你们想想,一开始谈的是 “关税对等”,现在硬生生变成了 “要现金预付款”,谈判的核心都变了。按国际谈判的规矩,这种 “临时加码” 的事,特别消耗两边的信任。就算最后真达成协议了,以后合作也肯定留着隐患,毕竟没哪个经济体愿意在这么没谱的谈判框架下,砸进去巨额资金啊。
两难破局
面对美国这么逼,韩国也是真的左右为难,日本都签好协议用上了,韩国却因为 3500 亿预付款的谈判拖到现在,还没生效,这种 “区别对待” 对韩国影响太大了 。
半导体可是韩国的支柱产业,对美出口稳不稳定,直接关系到它的经济命脉。没了最惠国待遇,韩国半导体企业去美国投资都得处处碰壁。
要说怎么选,韩国也是两难:要是妥协接受 3500 亿预付款,国内民众肯定会骂政府 “牺牲国家利益”;可要是坚持不答应,又会错过关税减免和最惠国待遇的机会。
其实依我看,韩国别光被动应付,不如跳出这个圈子 —— 联合其他也被美国加关税的经济体,一起在多边平台上说说自己的诉求,另外赶紧开拓东南亚、中东这些新市场,别太依赖美国。这样一来,谈判的时候腰杆才能硬点,也才能真正掌握点主动权。
发布于:湖南省